儿都干仗起来,最后还是被各家男人硬生生扯开的。
“仇人”相见分外眼红,两人咳咳嗓子,凶的凶,理亏的理亏,都把座位拉开坐远了一些。
不过一开吃就忘掉这些不快了,又麻又辣的烫嘴劲儿直冲脑门,上头得很。吃得大伙儿嘴皮子火辣辣的,眼睛也泛泪光,偏偏却还好吃得停不下来。
辣到两边脸蛋发麻时,喝一口甜腻浓醇的奶茶缓缓,甜到齁就再啃一块鸡翅,立刻又被鸡肉的香味馋迷糊了,
越吃越带劲。
你说啊,啧啧,都是些平常的东西,怎么在锅里捞捞搅搅就能做出这么绝妙的味道来呢!尤其像鸡翅这种部位,都没啥肉,平时大伙儿都不爱吃,有的人家就拿去喂狗了。没想到在小苏的厨艺下竟能这么香,恨不得把鸡骨头都给吮光了。
苏麦麦也吃得心满意足,她吃辣等级早就锻炼得很强了,不像嫂子们吃得面红目赤的,暂时丧失了思考能力。
她暗道,这是没有可乐,不然可乐鸡翅也好吃。下次给贺衍同志试试,好队友应该有口福同享!
改革开放后,可口可乐就进入了国内市场,虽然伊坤买不到,但还是能买到本土的国产可乐,改天她去市里的国营商店找找看。
孟嫂子捞完了碗里的最后一根粉条,仍然觉得意犹未尽,又把汤都端起来喝。
吃得舒坦,唠嗑的话自然就多了起来,忘记了平时的嫌隙,连柳淑芳和马妹花都边吃边讨论起了怎么养鸡更能下蛋。
孟嫂子向来容易墙头草,一时嘴快地说道:“我就说小苏这么热情好客的一姑娘,怎么能是糖衣炮弹……唷,不是误会吧。”
被柳淑芳在桌子底下紧急掐了一把,她最后的那句话倏地收了口。
苏麦麦:??纳尼?
糖衣炮弹?
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她来说,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,苏麦麦诧然之下没明白怎么回事。
但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,原身爷爷是生产队的干部,根正苗红农村乡镇出身啊。
咳咳哼!趁她还来不及仔细琢磨,柳淑芳赶忙重重咳嗽,接过话题道:“今天可惜苗素莲没来,错过了这么爽口的一顿。被孩子绊住了她是,这二娃都八岁了,儿女双全,哪儿想又生了个三娃当宝宠着了。”
完了完了,一个个都是吃懵了,哪壶不开提哪壶。
轮到周枣花使劲地挤眼睛:别提孩子。别提孩子。
柳淑芳完全没在意,她在意的只是千万别被苏麦麦听出口风了。
女人们凑在一块不就聊男人和孩子嘛,于是又改问乔秀芬道:“家属院独生子女的可不多,乔嫂子你就算一个,怎么不继续生呐,就一个闺女多寂寞?”
这时候还没开始狠抓计划生育,各家两三个孩子的很常见。
乔秀芬三十二了,就生了个女儿今年十岁,没有往下生。
? 如?您?访?问?的?W?a?n?g?址?f?a?b?u?页?不?是??????ǔ?ω???n???????2?5?????????则?为?山?寨?佔?点
她心里是觉得生不生都行,便答道:“一个就够了,也不是我特意不生,就是没再怀上。”
话音未落,气氛顿时怪异。都知道这里有个人最热切盼望生娃,又偏偏怀不上而最仇视孩子,千绕万绕还是戳到人烟花筒子了!
马妹花起先还没反应过来,待反应过来后发现谁都在看自己。
她知道这群人心里咋想的,当着小苏的面她也不搞事情,就干脆豁着嗓门道:“咋的,都看我做什么?我就不会生了能咋?不就生孩子嘛,乔秀芬你有一个就是一个吧,关我鸟事!”
大伙儿连忙岔开话题,都怪刚才吃得热火朝天,差点就破坏了难得融洽的气氛。
一时总算后知后觉地想起今天过来找苏麦麦的目的。
说句心里话,其实乔秀芬觉得不太可能。刚才进院子后,只见着贺副团和小苏的新居收拾得干净利落,家具也简单,墙上挂着两人微笑的结婚照相框,以及军装、军帽。
就连小苏穿得也朴素,二十出头的姑娘穿一身灰蓝色,口红都不涂。小苏脾气热络,还能把马妹花和柳淑芳一对大冤家弄在一块聊天,促进家属院和谐,这能是什么敌对的坏人潜伏?
唯一她与众不同的点就在于,她实在是生得过于明艳动人了,连女人们看了都挪不开眼睛。
但不能因为人家天生漂亮,就怀疑人身份。
而柳淑芳口中那什么迷魂汤,更是子虚乌有。刚才苏麦麦下厨的过程中,大伙儿都围在灶膛旁看着,放的只是平常见惯了的配料,是她自己调的味道好,才能让人吃到这么可口的。
但不能因为人家厨艺好,就怀疑她别有意图吧?地方上都改革开放了,国家鼓励各行各业发展优秀人才,厨艺优秀的也算人才,如果因为这个打压,那还怎么进步怎么发展呢?
从苏麦麦的院子出来,乔秀芬想了想,又带上几个家属拐去秦旅长的家里,向秦旅长爱人陶向红讨主意了。
陶向红正在墙下浇花,听到这个便搁置花洒,回到了客厅里。
刚刚昨天总军区记者陆韬打来电话,汇报了他按时提交稿件,等样刊出来后第一时间拿来给陶向红过目。还顺带夸赞了那天的小苏同志帮了大忙,修好后的相机更好用了。
如果柳淑芳她们没说,陶向红绝不会多想。但忽然想起苏麦麦竟会修相机,连德国技术的相机都会修,也是觉得惊讶。虽然小苏也解释了理由,但综合这几件事,还是要客观看待才妥当。
改革开放才刚刚迈开试探的步伐,广播里提示广大群众既要发展,又要注意思想意识的端正,不被忽然席卷的浪潮所迷惑动摇。
陶向红是十一旅旅长的爱人,这方面的警惕又比妇女代表乔秀芬来得更为敏感。
只是这件事必须要谨慎处理,毕竟万一误会了呢?
人家小苏一个温柔白净的南方小姑娘,千里迢迢来北疆结婚随军,多么值得宣传的高尚情操。如果误会了人家,传出去影响不好,今后女同志哪还敢来嫁军随军啊?还会伤害贺衍和小苏同志的心。
陶向红就安抚了一下她们,先夸奖了她们做为家属,有思想觉悟是对的,但暂时不要对外声张,也不许搞孤立,这件事等她问过秦旅长再说。
正好这时候秦旅长下班回来,当即听说了这些。
那天贺衍提结婚报告时,拿来了苏麦麦老家当地的介绍信,上面清楚盖着镇上公社的公章,写着来伊坤结婚的。
再加上贺军亲自打电话来督促贺衍结婚,让秦旅长怀疑他是老政委的第四子,秦旅长就没去审查了。
先不论已经有了镇上的结婚介绍信,如果贺衍真是老首长的第四子,那么他们家都同意了,肯定就是知根知底的。
过去那个年代特殊,有些干部的子女为了一些不方便的原因,会寄养在地方群众的家里。
虽然贺衍说是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