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的人物性格也很还原。
因为小说是女主视角,绝大部分读者对陈海的印象都是“街头混混为爱变身女主忠犬”,但应年抓住了陈海转变的内因。
陈海家庭条件还行,但他上有懂事能干的哥哥姐姐,下有天真活泼的弟弟妹妹,夹在中间又平平无奇的陈海一直被父母家人忽视。
所以,行事放荡不羁的陈海有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表演欲。别人越是用异样的眼光看他,越能满足他心中隐秘的、渴望被关注的需求。
一开始,陈海只是喜欢捉弄人,逗别人玩,女主角黎想也在他的目标内。面对混混眼中“就是玩玩”,当事人眼里却是困扰的恶作剧,黎想和他斗智斗勇,互有输赢。
陈海先是被激起胜负心,两人见面就互呛,后来他们在一次见义勇为行动中化敌为友,陈海对黎想有了更深的了解,完全被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所折服。
这种逆流而上的精神刺激到陈海了,黎想的日子并不好过,尚且珍惜时光拼搏奋斗,他就为了和家人较那点劲,虚耗光阴到底有什么意思?好幼稚啊。
人生的道理都很简单,身在其中的人,有时就缺少一个被点破的契机。
那时的黎想马上就要去南方发展事业新版图,在不舍与自省的情绪交织下,陈海做出了陪她一起去的决定,这是他性格转变的重要节点。
凌穗岁表扬他:“挺厉害嘛,我还以为你会恋爱脑大爆发,觉得陈海为了黎想可以不顾一切呢。”
应年在电话里不吭声,他没好意思说,他一开始还真是这么想的。是后来真的用功去思考了,才品出主视角之外的信息。
他回答:“肯定没这么简单,如果陈海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升华,只是为爱盲从,黎想也不可能看上他啊。”
路过的夏天看他一眼。
有点好奇,应年意识到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了吗?
确认应年真的有进步后,凌穗岁给他发了打满水印的剧本。
她说:“你准备一下,我点一段你来演。”
应年很兴奋,这是试镜吧!他闯到第二关了!
应年:“演哪一段,我都可以的!”
凌穗岁微笑:“就是陈海刚出场,对着黎想吹口哨那段,演一个我看看。”
她没故意为难他,这可是小说里就有的情节,他对这段也剖析得很详细,将角色的心理状态分析得明明白白。
奈何,应年的脑子和五官好像是两个系统。
人物理解了,但演不出来。一到镜头前喊了action,还是以前那种行活表演。
凌穗岁:……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落下的功课果然不是这么轻易能补回来的啊。
第186章
《浪潮之下》剧本研读
又抽了几个片段之后,凌穗岁还是婉拒了应年。
“其实你的演技一直在提高,只是很不巧,这个角色确实不适合你。”
除了行活式的表演外,演员和角色的气质也不贴。
应年从小生活优渥,只需要沿着长辈铺好的康庄大道往前走。即使路上想歇一歇,或者拐个弯,多绕点路,也不影响他继续堆资历,等年龄上去自然就“德高望重”了。
网?址?发?B?u?y?e??????ù???ε?n??????????????ō??
陈海不一样,他的身上除了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态外,还有特定时代背景下,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。
当时的华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,关于市场经济的讨论还很保守,谁也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。
所以,黎想是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创业者,她的对照组不仅有观念守旧、一心进厂的阎学军,还有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,逃避思考未来的陈海。
陈海为什么要当街溜子,本质原因还是找不到工作。数万知青回到城市,当地腾不出那么多就业岗位。
黎想、陈海、阎学军都是回城知青,三人在面对现实困境的不同选择,其实是整个时代的缩影。
演员外放出的气质当然是可以通过演技改变的,但应年的演技显然还没精进到这种程度。
凌穗岁和他说完之后,心有不甘的应年也服气了。
他以为自己对角色的分析已经很到位,却没往更深的层次去想。影视鉴赏是表演的基础课,他也写过高大上的论文,轮到自己实操时就忘记了。
凌穗岁安慰他:“没事,毕竟你看的是小说嘛,小说里只写女主怎么赚钱了。而且主视角外的人物分析比较难。”
对主角而言,小说会详细描写ta的心理变化,配角很少有这种待遇。所以能把配角演好的演员,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常都很强,这样才能补全主线叙事外的角色信息。
她还给他提了建议,让他有机会多去小县城走走,去体会最真实的人间烟火。
和现实脱节、对普通人生活完全没概念的明星,很难成为一个好演员。
在凌穗岁的阅片清单里,除了各个国家每年的优秀影视作品,还包括反映社会现实的纪录片。不管多忙,她都会抽出时间上网冲浪,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。
有些演员会给自己立“2G网”、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的人设,好像这样就显得比较高级。但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时代,这种闭门造车真的会有好效果吗?不见得吧。
应年接受了她的提议,但还是很失望。
就算能理解凌穗岁为什么不选他,他仍不死心地问:“我现在按照你说的方法去感受,还有机会吗?”
“……时间来不及。”凌穗岁如实说,“现在十月了,陈海的演员这几天就要定下来,我不可能拖到开机前一天再选人。”
应年最后的希望破碎,他都不记得自己之后说了什么,又是怎么挂断电话的。
他很难过,感觉之前为陈海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。因为太难受了,他甚至没心情吃晚饭。
保姆把这事告诉了他家的长辈,了解过此事后,他父亲本来想找童晓曼谈谈,被裴学海拦住了。
裴学海质问他:“你让他以后怎么和凌穗岁相处,业内又怎么看他?你不要脸我还要脸呢。”
“您想哪去了,我只是想和丰收谈点合作,肯定能开出大家都高兴的条件……”
他又不傻,强按剧组低头,人家能好好拍吗?
“那也不行。”裴学海冷哼,“就是你们夫妻俩太惯着他了,才把他养成这样!他今年都多大了,想争取个角色还需要爸妈保驾护航,我看他从入行起,就没体验过什么叫试镜吧。”
应年父亲不敢吭声了,流程肯定是走过,但要说正儿八经去争取,那在《浪潮之下》剧组还真是第一次。
而且——应年本人都不知道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试镜。
让裴学海来说,应年这次被拒绝反而是好事。他不许家里任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