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正式公映,虽然参与讨论的数据较少,但话题阅读量特别高。
相关影评很快就被搬运回了中文互联网——作品很好,演员演技很棒,影片放映结束时全场鼓掌,气氛热烈。不刻意煽情,没有说教台词,首批观众非常愿意推荐他人观影。
十几条热门影评,提到印象深刻的情节和镜头时重合率非常低,这证明电影的内容足够精彩,角度多种多样,又要诞生无数个哈姆雷特了。
作为电影主角,凌穗岁扮演的白薇是被讨论、提及最多的名字,首批观众对她的评价似乎难以达成统一。
有人说她极度缺乏安全感,有人说她冷漠无情注重利益,还有人说,她是个任性的,还在争夺父母宠爱和注意力的孩子。
有一个形容最特别:白薇非常完美,无所不能,唯独不知道怎么当一个男权社会的女人。
夏天也去看了电影。她有作品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其它单元,这次是去走个红毯,顺便看看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首映。
裴学海和应年都在群里问她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,夏天思考片刻,然后回答:
【一个揭开真相的过程。有点残忍,但我不想用悲剧来形容。】
裴学海若有所思,而应年打了很多个问号。
不是,在他印象里,这部电影应该不是走悬疑风格的呀,你在这当什么谜语人呢?!
夏天描述得这么云里雾里,让应年抓心挠肝,又深觉遗憾。
其实他很想飞去柏林电影节看首映,但他又没有一个像夏天那么正当的理由,就怕被人抓住这个点节外生枝。
“倒也不必想这么多。”夏天诚恳地说,“就算你大张旗鼓地过去蹭红毯,再主动发一百条通稿,大家都知道你是在倒贴,不会给穗岁带来什么影响。”
应年:“……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。”
破防的应年回去研究他的电影剧本了。不就是欧三吗,他靠自己的作品也能去,到时候看夏天还能说什么。
……反正电影节单元这么多,也没人规定,必须投主竞赛嘛。
由于参加首映的观众数量不多,他们也普遍比较自觉,没有发剧透相关的内容,所以关于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的具体剧情,在国内仍然披着层神秘的面纱。
大家只能通过预告和记者招待会的只言片语,拼凑出一点梗概:女主有个双胞胎弟弟,从小走丢,然后回来了。家人催促她结婚,她相亲多次没有满意的。
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,很多人就脑补出了“豪门家产纷争,女主反抗联姻”的相关内容,但根据影评内容和角色介绍,剧情又完全不是大家想象得那样,这就把观众们的好奇心勾起来了。
岁丝的心态很着急,追演员的粉丝都尝试过胚胎式追剧,为了“接生”新作品,宣传排面拉满是常规待遇。但这种在国外首映的电影,大家就无能为力,只能先干看着。
这种等待上映、还要等待颁奖的心情特别焦虑,不过只要想到黑粉更急,岁丝就觉得轻松多了。
果然,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。
柏林电影节的时间很长,随着参赛电影陆续放映,很多媒体都在猜测今年的奖项花落谁家。因为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现场反响不错,这部作品拿奖的呼声还挺高的。
至于究竟有没有奖,是什么奖,电影节的几位评委正在展开激烈讨论。
如果严思菱能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,她肯定会松一口气。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肯定是有奖项的,这点评委会已经达成了共识,他们正在讨论的,只是该把哪个奖项发给它而已。
有评委提议最佳演员,凌穗岁对白薇这个角色的完成度相当高,她撑起了整部电影的主线,时刻引领着观众的所思所想,没有人能在看完影片后,不为她的表演生出一段澎湃的思绪。
评委甚至表示,如果再有人问他,什么是完美的表演,什么是演员的人生角色,他肯定会推荐别人看这部电影,白薇就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。
? 如?您?访?问?的?W?a?n?g?址?发?b?u?页?不?是?ī????ù?????n?????????????????????则?为?山?寨?站?点
“你说得对,但我们不是应该先讨论金熊奖的归属吗?”
金熊奖是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项,此奖项的意义即主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。其它的评审团大奖,或者最佳导演、演员等等的单项奖,都只能算银熊奖。
如果让凌穗岁来选,想要金熊奖还是最佳演员奖,她肯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。
在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之前,评委会已经有两部金熊奖的候选影片了,这部作品加入进来,就成了三选一。
毫无疑问,评委们为各自支持的影片吵起来了。
虽然这种评奖制度产生的结果很主观,每年都有很多观众喝倒彩,但评委们在讨论的时候,也不是完全根据个人审美,还是有一些通用标准的。
能进入提名名单,就说明这部作品在表演、叙事、画面、构图、运镜、剪辑等等方面都没掉链子,而且有几项十分出彩。
比起另外两部候选影片,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的优势不在导演炫技,反而在于平平淡淡才是真。它没有试着带观众体验艺术,而是走接地气路线,让人觉得白薇就生活在身边。
她可能是邻居,是街道偶遇的路人,也可能是你自己。
从电影要表达的内容来看,这种平淡的拍摄手法和凌穗岁细致入微的演技相得益彰。有评委说这样看不出导演的水平,被人反驳,作品不是导演的秀场,任何卖弄都要为成片效果让步。
你可以说严思菱知道自己经验不足,水平有限,所以选了可以扬长避短的题材。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又不是最佳导演,你就说从整部电影的效果考虑,这样拍是不是最好的?
而且,不炫技不代表导演水平不行。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非常好,分镜设计也很合理,蒙太奇的回忆拼接恰到好处,可见严思菱的基本功相当扎实。
再说说内容——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反映了女性面临“花木兰式困境”的社会现实,展现出家庭内部爱恨交织的纠葛,这种风格的作品向来是柏林电影节的最爱。
但想要拿奖,只有这些是不够的。作为一部文艺片,尤其是现代背景的作品,它得具有一定的先锋性,去探索、开创不同的领域,而不是在人尽皆知的范围里来回打转,那还能有什么独特的艺术表达?
上面的作品如果被归类为文艺片,那纯粹是商业片票房太烂,给自己找个挽尊的借口。
那么,在女性主义作品越来越被观众熟知的今天,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又有什么样的新内容呢。
有评委这样说:“花木兰式困境不算一个新课题,白薇的态度才是。通常我们提到女性与家庭,如果用苦难叙事,往往会联想到压迫和逃离。”
“其实把范围扩大一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