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一旁的两名明军叛将吴将军和刘将军也听到巴明的夸赞,面带喜色。
巴明不失时机地继续说道:
“吴将军、刘将军,此战若有功劳,你们二人也不会少了赏赐。本王定会重重有赏,不会让你们失望!”
他此番话语充满鼓励,显然是想稳住人心,增强士气。
几人之间的言辞和表情,皆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的自信和期盼。
而巴明清楚,若要牢牢控制叛将们,除了承诺功名利禄外,还需让他们对清军的实力有足够的信心。
今夜一战,既是对陈福的强势进攻,更是对这些明军降将的一次考验。
万明当即俯身叩头,谦卑地说道:
“奴才多谢主子的厚恩!”
另外两名降将也纷纷跟随,恭敬地表达感激之意。
巴明微微一笑,随即翻身下马,低头示意,紧跟着身后的亲兵上前,手持一张地图展开在众人面前。
等到万明、巴明和刚刚整顿好兵马赶回的硕赛、沈忠都到齐后,众人鱼贯而入,步入西端的一座暗堡之中,在此处筹划夜袭石门关的最终细节。
眼下,他们距离石门关仅十五里之遥,尽管山路崎岖难行,预计夜间行军也能在两个时辰内抵达关下。
万明指着地图上标注的石门关,开口道:
“主子,诸位将军,奴才的兄弟今晚正负责石门关东城门的守卫任务,会一直值守到明日凌晨。 如今东城门城楼上仅有五十余名明军,其中约有一半都是奴才的旧部。只要大军在天亮前发起突袭,趁城中明军尚未完全清醒,奴才有把握破开东门!”
万明继续说道:
“奴才与他们早已商定,到时奴才会在山沟中放出信号,他们将立即在城楼上动手控制局面,同时放下吊桥,大军便可趁机过河。”
他的语气透出一丝狠辣,显然已为这场潜伏许久的内应计划下足功夫。
要知道,万明这个叛徒,在明军那边早已形同“死人”,名义上早被除名。
然而,他的旧部并未彻底清洗,只是依军法从轻处分。
由于陈福手头繁忙,因当前战事紧急,暂未及处理万明旧部,才使得这些人与他内外勾连,成为清军在石门关的内应之源。
“陈福的官邸位于石门关北城,据线报显示,此刻他就在城内。”
万明略微停顿,指向地图上的官邸标记:
“官邸东侧即为驻军的兵营之一,驻扎兵力约一千一百人,城内超过一半的明军集中在此,余下的驻扎在城东另一处兵营。
从东门进城后,行五百步即达。”
万明讲解详尽,每一句话都显示出他对石门关内部情形的熟悉,显然是早有准备。
提到“陈福”二字,巴明、硕赛、沈忠的神色微微一变,彼此交换了一瞥。
尤其是巴明,眼中隐隐闪过一丝欣喜,似乎格外在意此人。
陈福是朱慈烺手下的头号名将,在徐州、沧州、隔马山等战役中屡立战功,战绩卓著,深得朱慈烺信任。
如今,陈福的声名早已在明清双方传开,威名显赫,几乎成为明军士气的象征之一。
对于巴明而言,若能在自己领军南下的首战中斩杀或俘获陈福,攻占石门关的政治意义将无与伦比,不仅可以极大打击明军士气,还会令他一举成名。
想到这里,巴明不由得扬起了嘴角,仿佛胜利已然在望。
巴明稍稍移步,凝视着地图,沉吟片刻后道:
“石门关若能拿下,我军便能顺势推进,东南数城必会相继震慑投降。
陈福的存在虽是变数,但若能收其首级,足以彻底动摇明军军心。”
说到此处,他环视在场众将,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决然之意,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将这一仗打成一场极具威慑力的胜利。
硕赛目光凝重,拱手说道:
“末将愿率精锐亲随随同主子,从东门直扑陈福官邸,给明军来个措手不及。”
他虽表面冷静,内心却也跃跃欲试,毕竟能在陈福面前立下战功,对他而言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军功机会。
沈忠也附和道:
“末将愿配合主子,以奇袭之势破敌,定能不负众望。”
巴明轻轻点头,缓缓道:
“此战目标明确,进攻时切不可拖延。东门一破,趁明军尚未完全清醒,我们便从东门至北城,迅速占领关键据点。”
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仿佛命令中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,毫不含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