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卢氏叫醒,两张八仙桌已经放在了庭院里。
卢氏身为大家长,自然是坐西边那张桌子的南首,其余人按顺序入座。瑶光领着弟弟妹妹们坐另一桌。
古代女人地位低,按理说是不能上桌吃饭的。
但傅家经济来源的大头都是靠三个女人,傅宁和傅安兄弟又自小跟着强势的母亲长大,从来就没有过“女人不能上桌”的想法。
一开始瑶光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,随着逐渐融入古代社会,她才发现糟粕是真多,她能投到傅家,也是真幸运。
早饭就是棒子面粥,也就是玉米粒打碎,不脱皮的那种。第一次喝的时候,瑶光是真觉得喇嗓子,但慢慢也就习惯了。
干饭是三合面的窝头。
所谓三合面,其实就是白面、玉米面和高粱面的组合,比例大约是一比二比三。
玉米面和高粱面都是不脱壳打碎的那种,正儿八经的粗粮,和前世超市里卖的那种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下饭的就是咸菜和野菜,还有就是自家做的各种酱。
这种水平的早饭,放在瑶光的前世,还没有养猪场里的猪吃得好。可在这个时代,傅家饭菜的水平,已经能吊打十里八乡了。
作为一个跟着祖母去镇上富户家里驱过邪的人,瑶光十分确定:镇上地主家里的日常饭菜,也就这水平了。
若想顿顿白面白头,天天都能吃肉,那得再往上一级,起码得是县城里的乡绅家里了。
虽然已经被迫适应了这样的生活,但只要有机会,瑶光是一定要摆脱的,最好还是能带着全家人一起摆脱。
第8章 怀金讨饭如今不是农忙时……
如今不是农忙时节,天气又十分炎热,田里除草的事就只在早上和傍晚比较凉快的时候才去。
因而,吃完早饭男丁们就没再去田里,天枢兄弟四人提桶的提桶,拿网的拿网,拖笼的拖笼,一起往西流河边去了。
无论什么年纪的孩子,玩的时候是从来不怕热的。
因着有条河,附近村里的孩子从小就在水里长大,水性自然是不必多说的。大人们也只是叮嘱了一句“别忘水深的地方去”,也就任由他们去玩水捉鱼了。
傅宁和傅安兄弟就趁着这个空闲,在院子里的树荫下收拾农具。该打磨的都打磨一番,该换木杆的也都再找合适修正一番的换上。若是铁器缺了口,就拿一斗粮食或两尺布,找村头铁匠加些铁再打一打。
乡镇上的生活,基本上用不到钱的,大家都是以物易物。哪怕是外地挑担的货郎,也是用货物换东西,再倒手卖了赚差价。
可以说,附近村人花钱最多的地方,就是家里出事的时候请卢氏做法。
大周氏把丈夫叫进了屋里,把母亲的占卜和女儿的决定都说了一遍,询问他的看法。
傅宁下意识抹了抹后脑勺,脸上露出难为情的笑容,说:“咱家的事,不是向来都听你的吗?若是你说去,咱们就去。”
话虽如此说,但以傅宁对妻子的了解,知道妻子既然询问了自己,心里必然是拿不定主意,且是偏向不去的。
如若不然,她会直接告诉自己带女儿进京的日期。
若要夫妻和谐,就只能有一个性格强势能做主的人。
在他们这一房里,做主的就是大周氏。傅宁自幼被母亲管束惯了,在这上头从来不与妻子争锋。
正如傅宁所料,自来果决的大周氏,这一回事到临头却犹豫了起来。
神京对他们原本的择婿范围来说,还是太远了。他们家的经济状况又不允许举家搬迁,难道要让女儿出嫁之后便举目无亲吗?
“再等等吧,让我再想想。反正还有半年多呢,完全来得及。”
要真是正缘,就算这次错过了,下次也会遇上的。
傅宁就点了点头,只说都听她的。
平日里觉得丈夫老实听话很好,真到自己不能决断的时候,再听到这句“都听你的”,大周氏没来由就有些烦躁。
“行了,行了,你去忙吧。”大周氏摆了摆手,把厨房收拾干净,洗了手就去织房织布去了。
虽然神婆才是傅家女眷的主业,但谁家没事天天中邪呢?
乡下人无论男女,为了生存也不可能真的让自己闲下来。他们家若是例外,必然遭人记恨,多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因而没有外出业务的时候,大周氏和小周氏就领着女儿们一起织布。
小周氏虽在孕中,神神鬼鬼的是不能碰了,但纺线织布还是能的,而且手艺还不错。
她的女儿玉微,在这方面你和母亲像了个十成。让玉微背卢氏的手札,她背了前面忘后面,背了后面忘前面。
可是学织布的时候,她又忽然变成了天才。就连风风火火的性格,这时候也变成了手脚麻利。
至于瑶光,她倒是想过创新呢,比如造出个手工提花机来。但一问娘和婶婶才知道,提花机这玩意儿本来就有,江南那些代代传承的染织大家族,提花机早就被他们玩出花来了。
泄气了一阵之后,她又发现,中世纪的珍妮纺织机,搬到这个时代,就算不是黑科技,也是高科技了。
但母亲大周氏听说这种机器,一次性可以纺出七八根棉线之后,立刻满脸严肃地叫她打消这个念头。
“别看咱们家在十里八乡算是有头有脸的,出了清风镇就什么都不是。若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好,咱们家非但保不住,头一个得到的人为了不让别人再得到,杀咱们全家都是轻的。”
瑶光震惊地瞪圆了眼,从那以后,除了在花草繁盛的季节,利用天然花草的香氛制作些手工的香皂,托付到镇上陈大户家卖胭脂香粉的铺子里售卖,就再也没搞过别的黑科技了。
而她之所以敢这么干,还是因为陈大户一家子都是祖母卢氏的铁粉,绝对不会把香皂的来源透露出去。
最重要的是,瑶光做成了季节性的商品,每年数量还不多。旁人不明所以,要么觉得制作工序繁杂,要么就觉得成本高利润薄,轻易不会升起觊觎之心。
前世她看穿越小说的时候,无论男频还是女频,主角利用初中、高中学到的物理化知识,造香皂、制白糖、烧玻璃,不但赚到了第一桶金,还遇到了识货的伯乐带主角一飞冲天……
真等她自己穿越了,真实体验了古代底层人民的处境之后,才明白为何穷人基数那么大,真正能崛起的少之又少,且大部分还是靠读书科举了。
虽然科举很难,但真的是底层人最安全的上升通道了。
若是他们傅氏家族有哪一个科举上岸了,她倒是可以借着同族的东风,把自己脑子那些东西拿出来,和对方三七分账。
对方七,她三。
就这三成,还得靠祖母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