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下桌子,“里外不分的玩意,回?头不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,以后他不用?来了!”
不敢再耽误,马上跑出去迎赵小甜。
孟厂长也没见过本人,但他听别人说过,赵小甜身量不算太高,所以马上就认出来了。
用?不着人介绍,他主动道歉:“是赵小甜同志吧?我是孟普,这?里的厂长,实?在抱歉,我这?边安排失误,竟劳烦小唐替我们跑一趟,你看我们先去办公室还是先去车间转转?你难得来一次,也算是我们交流交流经?验。”
这?话说得漂亮,没点名赵小甜是来改良技术的,直接说交流经?验,这?样双方都有余地。
赵小甜也理解他的紧迫,他们不熟,没有叙旧的必要,还不如直接进入正题。
官方的话还是要说的,“孟厂长你好,我是赵小甜,我把互换的福利物资已经?带来了,随后你可以亲自去看看,要是没问题,就按照我们说好的比例兑换。”
孟厂长点头,“好,稍后我就去看看,今天?一定能处理好。”
不是他着急,而是新鲜的鱼不等人。
赵小甜微笑,“孟厂长,来之前我看了下厂子的编年史,咱们龙江纺织厂建厂已经?快四十年了,一直都以纺织为主业,这?么多年的坚持不容易啊。”
孟厂长很意外,没想到赵小甜还提前做过功课,心里的信任多了几分,主动道:“是的,建国后,我们自动划入龙江县的国营厂中,一开始纺织工都是人力,没什么技术含量,后来从老大哥那里引进了设备,虽然有点笨重,好歹效率不错,这?一用?就是十几年,再好的老大哥,也磨损的差不多了。”
不是没引进过新机器,可都反响平平,他们厂子看起来规模大,很气?派,实?际上空的很。
很多小纺织厂的技术远超他们,无论效率还是质量,都是完虐,就算他们走薄利多销的路子都不行,毕竟大家多不贵。
赵小甜上辈子并没有听说过龙江纺织厂,想必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。
赵小甜没多说,“孟厂长,方便?参观一下你们的设备和技术车间吗?”
孟厂长忙道:“当然可以,这?边请。”
第69章
其实龙江纺织厂的问题出在原材料上。
七零年代初期, 国家的粮食产量不丰,棉花的产量更低,毕竟, 填饱肚子比穿暖更重要。
尽管国家已经号召大量收集棉花, 但产量仍然上不去,纺织厂的主要原材料就是?棉花,这才出现一布难求的现象。
赵小甜看过资料,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改良了纺织技术,用化?纤代替棉花, 龙江纺织厂也是?这么干的, 不过他们只有基础的粘胶纤维车间。
赵小甜查资料时想到?一个节点, 这个世间, 国家应该已经开启了“四大化?纤”的建设了,不过最快的一个化?纤厂,也要两年后才能投入使用。
化?纤的合成速度与合成效率赵小甜确实没?办法, 看过生产车间的细纱机和并条机后, 赵小甜明白了, 为什么孟厂长确定她能做这次技术改革。
心中有?数, 赵小甜没?在车间说?什么, 人?多嘴杂, 很多事情不方便。
参观差不多了,孟厂长带着赵小甜进了厂长办公室。
不愧是?龙江县第一纺织厂, 办公室十分?气派,装下十几个人?都不成问题。
办公室里?,钱学东、唐良、袁书翠都在, 再加上赵小甜和陈霏,正好六个人?。
孟厂长关上门, 叮嘱助理送茶。
“小甜同志,这里?没?外?人?,这位是?袁书翠,是?厂里?的技术员,剩下的你都认识,我不介绍了,咱们关起门来谈,我想听听你的真实看法,厂里?的机器能不能改良。”
赵小甜没?想到?,孟厂长确实很有?魄力?,为了让她安心,竟然找来了钱厂长。
此刻,孟厂长也十分?坦诚,“小甜同志,不瞒你说?,我在市里?立了军令状,这个季度的产量一定要翻倍,可现状你也看到?了,靠那些东西,我的军令状就是?一纸空谈。”
估计也是?被逼到?立军令状的地步了,赵小甜还有?心情无伤大雅的玩笑,“孟厂长果然有?大将之风。”
孟厂长都被都被逗笑了,“行了,知道你们都笑我鲁莽,笑我吹牛,可在座的应该都知道,化?纤厂开工了,也许马上就能投入生产,到?时候我们原材料肯定是?不缺的,要是?我们速度上不去,早晚都要淘汰。”
改革势在必行,老一套不管用了。
破釜沉舟的勇气,孟普有?,但也发?虚。
“孟厂长干的漂亮!”没?想到?孟厂长是?一个实打实等我改革派,但并不是?毫无根据的激进派,而是?充分?权衡利弊后,肯勇往直前的那种。
孟厂长盯着赵小甜,“小甜同志,厂里?的未来,你可有?把握?”
所有?人?的目光都集中在赵小甜身上。
赵小甜淡然一笑,“说?实话?,就现状而言,我觉得龙江厂有?未来。”
她说?得毫不留情,“但是?,为了更好的服务人?民群众,我觉得,我们很有?必要争取一个未来。”
接下来,她不再大喘气,继续道:“说?白了,目前厂里?的产量最低的就是?化?纤,不仅仅是?咱们的设备不够先进,而是?细节部分?错误率太高,我刚刚简单算了一下,损耗率竟然超过了15%,这还是?有?人?工干预的情况下,如果纯机械生产线,不敢想象这个数字会?有?多大。”
“所以,我觉得,厂里?要想提高质量和效率,可以从?两点入手。”
赵小甜抽出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各型号细纱机、并条机的利弊,还有?化?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还有?解决方案。
纺织厂的状况和这些例子不太相同,但触类旁通,多实验几次,肯定能找到?问题关键所在。
孟厂长也不含糊,直接拿过笔记本开始翻阅。
赵小甜的笔记十分?规整,图文并茂,部分?零部件还有?英文标注,甚至那部分?国家还没?掌握核心技术都画出来了。
不说?别的,单说?这份笔记,就知道赵小甜用心了,她在很认真准备这次见?面。
难受的是?,一个不在纺织厂的小姑娘,可以用短短几天时间找到?这么多资料,可他们这些纺织厂干了一辈子的老人?,就知道吃老本,不懂变通。
心里?悬着的大石终于?放下了,他知道,他没?找错人?,赵小甜,就是?他等待的那个奇迹。
恋恋不舍的将笔记本还给?赵小甜,语气真诚很多,“有?心了,就算只有?这份笔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