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银丝腰带、衣襟内衫上显而不漏的叠云之花,让过于素净的白衣平添了几分含而不露的典雅贵气。
绣道经而非绣图样,在这个时代可谓是别出心裁,绝对不会让人将这身衣服错认为是孝衣。
都说“人靠衣装马靠鞍”,穿上这身衣饰,宋从心都觉得自己即将凌空虚度、羽化登仙了。
第二件装备——宋从心撩了一把自己柔顺黑亮到几乎可以拿来当镜子的长发。头发这种旁枝末节的地方其实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,毕竟不是谁都有心情跑到正面去看你的脸的。而这时候,头发就是你的第二张脸。
想想看,脸只有正面的人能看见,但头发却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能看见。为了今天这场硬战,宋从心整整一年都在用山泉水洗发,为了预防脱发掉发还偷偷种了姜、灵芝与何首乌磨来洗头发。她还特地用自制的山茶花油每天梳理,力保自己仅用一个背影就能撩人于无形。
如此精心保养的长发当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,只需要一根银丝绸带将其绾起就够了——真相是没钱买发饰,她会说吗?
然后,是第三件,也是害得她没钱买多余饰品的罪魁祸首——花了绝大部分积蓄买来的雷击木制成的古琴。
宋从心不要脸地仿造了这个世界不存在的名琴“焦尾”。琴身通体漆黑,琴尾有雷击木特有的焦痕,看上去古拙老旧,颇具岁月与故事之美——废话,刻意做旧还特地带进空境中跟她一起接受“打磨”,能不充满“故事”吗?
“从今天开始,你就是我从家里带出来,陪伴我十年有余的名琴了。”宋从心摸了摸“焦尾”,沉沉叹气。
之所以不计代价也要制作出焦尾,主要是为了补全礼法气度所无法展现的“故事感”与“氛围感”。简而言之,就是要给人营造一种“她一定经历了很多”的感觉。故事感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变得更有说服力,同时也更能引发人们探究的欲望、创造记忆点,从而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毕竟,正道魁首总不能是见过就忘的人,对吧?
要知道,宋从心为了不让太过接近自己,于是决心扮演一个寡言少语、待人疏离的无情修士。虽说正道魁
首性格多种多样,古往今来也有不少长袖善舞、待人温和的类型,但宋从心已经决定要参考明尘上仙的形象来打磨自己。一来可以在将来过渡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们的排斥性,二来这个不擅言辞的形象可以帮助她避开一些琐碎无用的社交场景。
但是身为一个孤冷无情的剑修,要如何补全自己身上的“故事感”呢?总不能逮着一个人就追着他说“我有故事,你有酒吗”,这怕不是要被人当成癔症患者。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打造各种各样充满氛围感并且可以供人深究的“细节”,让人自然而然地对她产生好奇心。
“整装待发。”宋从心严肃地看着镜中的自己。她知道,只要走出这扇门,她就不再是宋从心,而是未来即将背负守护苍生之责的正道魁首了。
“出发!”宋从心深吸一口气,勇敢地拉开了门扉,果断地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。
“砰。”门被重重地关上了。
“我不行,我不行!天书,我好怕啊。”即将背负守护苍生之责的未来魁首一把甩上门扉,转身用力抱住天书,抓耳挠腮宛如一只瑟瑟发抖准备从颊囊里掏坚果买命的小松鼠,“人好多,我好怕,万一我穿帮了怎么办?万一我说错话了怎么办?天书,天书你说句话啊!”
这个场景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在眼前上演了,天书忍无可忍,跳起来便用自己的书页猛抽这怂货的小脑袋瓜。
? 如?您?访?问?的?W?a?n?g?阯?发?b?u?y?e?不?是?????????è?n??????2????.????????则?为?屾?寨?站?点
……
正道第一仙门无极道门三年一度的外门大比,不仅对本宗的弟子而言至关重要,对于附属宗门举荐上来的修真者来说也十分重要。
梁修便是无极道门附属宗门道真宗的内门弟子,道真宗在修真界中虽然是中坚势力,但也有一定的名望与底蕴,因此每三年都能在主宗这里拿到三个举荐的名额。梁修身为道真宗内的佼佼者,今年有幸在三个推荐名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,随同而来的还有师妹鹤吟与师弟白庆。
“师兄,这就是无极道门吗?”梁修闷头赶路,身后却依旧传来师弟的惊叹声,“真不愧是正道第一仙门啊。”
是啊,真不愧是正道第一仙门。梁修抬头,看着望不见尽头的天梯与高耸入云的仙山,单单是这条“问心路”,就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头。
不用灵力爬了一天的山路,梁修正觉得疲惫,忽而一道清风徐来,让他精神忽然一振的同时也心生无奈。
“师妹,多谢。但是还是节约一些灵力吧。”梁修看向一旁手持长笛法器的师妹,鹤吟是医修,虽然沉默寡言,却生性良善,不喜杀伐,“这是无极道门的问心路,只有一步步地走上去,证明自己求道的毅力与决心,才能得到主宗的初步认可。”
鹤吟沉默地点了点头,收起了法器。她回头去看身后的台阶,却见台阶都隐没在了云里,朦朦胧胧,什么都看不清。
“不要回头,师姐。”刚才还在大呼小叫的白庆挪动脚步,用身体挡住了鹤吟的视线,认真道,“虽然我们看不见,但爬天梯的人很多。总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迷失了前路,或是因为贪恋红尘而被留在了原地。师姐有悬壶济苍生的志向,可不能在这里停步。”
“……我明白的。”鹤吟觉得两位同门说得有道理,便也回过头,看着脚下的天梯,一步一步地往前走。
到底要走多久呢?他们已经走了多久呢?
明明已经是开光期的修士了,筑基后便已脱离了肉体凡胎,从此寿数久长,再不为饥馑与干渴而苦。但如今走在这条问心路上,三人都觉得每一步都如系千钧之重。豆大的汗水滚落脸颊,人也仿佛回归了凡俗,满身泥泞污浊,不复体清气盈的充实。
鹤吟只感觉到他们走出了很长很长的一段路,但不管走出多远,无极道门的山门依旧远在天边。
然而这一路上,不管是体力较弱的鹤吟还是年纪较小的白庆,都没有出声抱怨过一句。
太阳升起又落下,漆黑的天幕又见黎明。第三天,梁修一脚踩在草坪上时,还有些回不过神来。
三人抬起头,却见“无极道门”的牌匾已经近在眼前,左右两边的石碑上分别刻着两行天骨遒美、锋如兰竹的字迹。
“入无穷之门,以游无极之野。”
“吾与日月参光,吾与天地为常。”
——这是“无极道门”之名的由来。
三人静静地站在山门处,一路行来的麻木与疲惫在看见这两句题诗时尽数化作烟缕消散,只觉得荡气回肠。
就在这时,三人听见了悬崖